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记者阳娜)中轴里弄里逛书店、喝咖啡,百年古刹中赏戏剧、看展览……近年来,北京西城区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不断构建新空间、打造新体验,古都时代活力不断迸发。
深度还原的石库门、五彩斑驳的玻璃窗……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海派弄堂”泰安里是独特的存在。漫步其间,你能领略完全不同于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上海。
记者在现场看到,半开放的空间由70米的小道分作两排,书店、咖啡馆、剧本社等业态整齐排列。慕名而来的消费者徜徉于此,拍照、看展、逛书店、喝咖啡。
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建筑形式独特,是仿上海的里弄式格局,由两排六座带内天井的二层围楼组成。泰安里最初是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后来由于历史原因逐渐衰落,一度变成了居民住宅。2009年,西城区政府启动泰安里腾退工作,2018年完成腾退,2019年修缮竣工,2020年将其列入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
“我们以‘合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立起来’的理念,在腾退修缮、保留‘文化原味’的基础上,推动文物古建焕新为与城市发展功能匹配的新空间。”北京宣房大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泰安里文物活化利用项目运营负责人胡雪景说,短短几个月,泰安里人气攀升,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特色文化消费打卡地。
作为北京现存唯一的里弄式石库门建筑,如今的泰安里化身文化艺术中心,成为集社交、创意、阅读、美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空间,也是西城区第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亮相的项目。
在西城,越来越多像泰安里一样的历史建筑“活”起来,不断融入城市功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明朝古刹长椿寺内。长椿寺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皇家敕建庙宇,明末清初有“京师首刹”之称。2019年,西城区启动对长椿寺的大规模文物修缮工作,同步对博物馆原有展陈内容进行改陈提升。今年5月,修缮一新的长椿寺再次对外开放。
步入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导览剧正在上演。演员们身着古代服饰,互动交谈间,带领观众们穿越时空回到清朝,到“孙公园”领略万卷楼风采、看颜李讲学论道、赏笔墨丹青、听公祭椒山、读宣南报刊……墙上的展览内容巧妙化为戏剧体验的表现形式,于演绎间寻迹宣南士乡,探秘“宣南士人”的生活空间与精神世界,触摸北京历史文化的细微之处。现场观众跟随演员们依次浏览,深度感受宣南士乡的文化内涵。
据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在设计形式上,以“沉浸式”博物馆体验为导向,巧用数字化技术,率先探索出沉浸式戏剧导览的全新展陈活化路径,更多角度、多元化、多层次地满足观展需求,实现了文物古建保护、展陈艺术效果与人性化观展体验的统一。
陆续推出文物活化利用西城范式1.0、2.0、3.0版本,两批共16个文物活化利用项目落地签约;庆云寺打造成金石博物馆,首度开门迎客;蒙藏学校旧址完成修缮、展陈并对外开放;在白塔寺、西便门明城墙等地推出“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2023文化西城美食节”……近年来,西城区坚持以文育城、以文化人,以文促治、以文赋能,多元化呈现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画卷,同时统筹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模式,让文物“活”起来,将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打造了首都博物馆之城的“西城模式”。
JN江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