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十大建筑”,起初是老百姓口口相传叫出来的。1959年秋,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十项国庆献礼工程竣工,北京“十大建筑”之称不胫而走。
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也可视为当时的国家十大建筑,它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工程。
1958年8月,中央在北戴河举行局扩大会议,决定在北京建包括万礼堂在内的一批重大工程。到了1959年9月,仅用了一年时间,10项工程就全部完工,总建筑面积67.3万平方米。
1959年正式落成后,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开创了京城近40年的展览历史。
1988年4月3日,这一天发行的80余万份《北京日报》上印制了选票,请北京人投票定夺。最终,这次评选回收选票22.5万张,以得票多少选出了北京图书馆新馆等1980年代“十大”。
是由红学、古建、园林、清史等多方面专家、学者设计建造的古典园林,再现了《红楼梦》中的官府园林风采。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式”的“大观园”项目能入选“十大建筑”,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留恋。
那么到了九十年代,十大建筑在融入中国传统建筑语言的同时更具现代感,一半以上入选建筑试图兼顾“传统”与“现代”。
2000年9月,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电视台联合市规委等主办“北京九十年代十大建筑评选”。这次评选共收到63.5万张选票,远超该年电影百花奖的选票数。最终选出了中央电视塔等1990年代“十大”。
倒梯形的屋顶设计,吸取了古典建筑中的“斗拱”概念,展现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特色。
进入2000年,尤其是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的城市建设进入了大规模高速发展时期。全球知名建筑师云集北京,参与北京城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伴随着各种建筑作品拔地而起,北京几乎成了一座“世界建筑博物馆”。
这次评选共收到平面媒体选票、手机短信选票、网上选票971万张,是1999年收回的63万余张选票的15倍,反映了奥运热潮下人们对首都城市建设的空前关注。
JN江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