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他更是手脚并用、半蹲半移才走完楼梯,嘴里一度还发出了“妈妈啊”的惊呼,哪有还有平日里气定神闲、侃侃而谈的风度。
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恒山金龙口西边的峭壁上,寺如其名,立于悬崖峭壁间,全身悬挂于空中。寺庙距离平面约50米,相当于20层楼高,四周全是万仞绝壁,视觉相当震撼。
远远看去,寺庙没有地基,唯有寺庙下方数十根木柱子支撑着,在风中飘摇晃动,让人担心它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可能。
当年,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来到这里,被寺庙的绝妙构造震惊,于是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对面静静的观赏悬空寺。一个多小时后,题笔写下八个字:寺惊悬空,事贵落实”。
寺庙最窄的楼梯不足60厘米,几乎只能容纳单人侧身通过,不足70厘米高的栏杆外便是上百米的悬崖,让人行走其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豪情勃发,即兴写下了“壮观”二字,写后仍觉意兴不足,还在“壮”字的“士”旁加了一点。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玄”、“空”分别来自于道教和佛教的教理,而因为整座寺庙的悬空状态,“悬空寺”就此得名。
一是来自于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在仙逝前对天师们的遗训:要建造一座“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空中寺院。
于是,在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弘下诏,将天师道场移至恒山,按照寇谦之的遗愿,在云阁虹桥的基础上修建了这座旷古奇刹。
还有另一个说法,是北魏道武帝为翻越恒山南下中原,发动了数万人凿穿恒岭,打通了五百余里,在金龙峡上修建栈道。
还有学者推测,悬空寺起初只是栈道上的一个驿站,后来随着栈道上往来商贾增多,开始大规模扩建,逐渐成为寺庙。
平台之上排列着十数根质地坚硬的铁杉木, 将铁杉木一头裁切成剪刀形并打入木楔,扎进山体深达几米的巨大石孔内。
木楔子越打越紧,越打里边儿越膨胀,直到一点儿缝隙都没有,石孔恰好内大外小和木材结合在一起,就像一个现代的膨胀螺丝。
如此一来,就在空中构建出了一个稳固的超级挂钩,整座重达十余吨的悬空寺主体建筑,就这样被他牢牢挂在山脊之上。
比如:当地震发生时,寺庙会剧烈震动。平时派不上用场的立柱,会增加寺庙的着力点,帮助维持稳固。
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不会遭受雨水冲刷。而因为离地面几十米,又巧妙地避开了洪水之灾,四面群山环绕,还可以保护它不会受到长时间的日晒。
悬空寺所处的恒山,位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西接黄河,东连军都、燕山,又是遮蔽黄河以北的天然屏障。
他说:“我在恒山俯视代国时(今河北省蔚县),发现只需要动用少数兵力,就可以将代国收入囊中。”
一次,《意大利太阳时报》总编,一位意大利老太太来到这里,为不能到寺庙参观感到非常遗憾,于是直接给有关部门写信,希望能够让千里远道而来的外宾欣赏这个古典建筑奇迹。
“三教殿”内,释迦牟尼居于中间,左边为孔子,右边为老子。三教鼻祖交流融合,兼容并包,实属罕见。
三官殿供有明代泥塑,最高一尊高约2米,是悬空寺最大的塑像。大雄宝殿则供奉着3尊珍贵的脱纱佛像,高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
站在雷音殿里,被这悬塑惊艳,每一具塑像都像是在诉说一段段历史往事。古朴中透着一种肃穆,令人望而生畏。
眼前仿佛出现了1500年前,工匠们从山顶上利用绳索,从悬崖上向下攀爬作业的情景。他们在崖壁的凹槽处开凿出平台,再一点点将建筑材料运上山崖,悬吊至施工处,想必是一个充满惊险又艰辛的过程。
JN江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