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 NEWS LIST
JN江南官方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农林路鑫竹苑A栋
电话:0755-82932228
传真:0755-82932098
邮编:518040

这些城市冲刺千万人口谁领先谁掉队

作者:JN体育平台来源:江南官方全站app网址 浏览次数:38 发布时间:2024-12-23 11:11:05

  截止2023年,包括北上广深在内,全国共有17个城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这些城市也被外界称之为“千万人口大市”。

  近日,2023年长三角各地常住人口数据陆续公布。从数据来看,合肥、宁波和南京三座城市常住人口均未突破千万,分别为985.3万人、969.7和954.7万人。

  武汉、成都、杭州、西安、天津、南京、无锡、芜湖等二三线城市陆续出台人才政策,并不断放宽落户门槛,有些城市的落户条件甚至达到“零门槛”。

  需要指出的是,“千万人口城市”的界定是以“常住人口”为标准,一般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既不是户籍人口,也不是城区人口,更不等同于“实有人口”。

  虽然一些城市为了突出自身城市吸引力,不断强调“实有人口”突破一千万。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有人口里面既包括户籍人口,也包括流动人口等。

  在某种意思上,实有人口可以看做是衡量一个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并不能作为“千万人口城市”的评判标准。

  例如,2月25日,合肥召开房地产开发企业座谈会,座谈会上通报显示,合肥全市实有人口1253万人,人口净流入居全国城市前列。然而,不久前“合肥发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万人。

  即便如此,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的增长依然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较2022年增加21.9万人,增长2.3%,按照合肥“安徽交通广播”官微的说法,“这一增量位居全国26个万亿城市首位。”

  如果拉长时间的维度,合肥常住人口较2020年增加48.3万人,较2013年增加181.3万人。

  在中国人口总量迎来负增长,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也从增量比拼转入存量争夺时代背景下,合肥能够保持持续的净流入,并保持高增长,实属是逆袭典范。

  2022年3月公布的《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草案)提到,预测至2035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实际服务人口将超过1500万人。

  合肥之外,2023年常住人口总量和增量排在第二的是宁波,去年宁波全市常住人口为969.7万人,与2022年末常住人口961.8万人相比,增加7.9万人。在此前两年,宁波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7.4万人和12.4万人。

  2022年宁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万元”。按照这一数字粗略计算,到2026年,宁波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人。

  过去三年,南京常住人口增量分分别为,5.59万人、6.77万人和10.37万人,增长趋势呈现递减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此前曾提出“十四五”时期,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按近三年增长趋势,2025年南京实现常住人口破千万仍然存在着难度。

  从2018年南京的1号文就聚焦人才安居,给不同类型人才相应的补贴,到2022年,南京修改积分落户办法,提出在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缴纳社保的均可计入年限,再到今年年初取消社保缴纳限制条件。

  实际上,南京也是目前GDP全国十强城市中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规模没有突破千万的地方,这跟南京城市能级的定位也是不相符的。

  尽管近年来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实现其千万人口城市的目标。但南京的人口增长仍面临挑战。

  就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而言,南京跟长三角同级别城市相比还是慢了半拍。例如,有很多网友戏言,南京是“互联网荒漠”。言下之意是南京的互联网产业除了外包,缺少一线“大厂”。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人认为南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还有待提升。

  不过,尽管南京缺少互联网大厂,但它也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南京还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南京永利铔厂为中国第一座化肥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化工厂。南京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辆国产轻型卡车,新中国第一支国产电子管、第一台自动车床……南京一度是我国化工、钢铁、电子、汽车产业重镇。

  近几年,南京又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在电子、芯片、软件等实体行业有着不俗表现。“人随产业走”,这些产业的发展也将为南京带来更多的人才增量。

  另一方面,南京市域面积客观上也限制了其人口承载力。公开资料显示,南京市域面积为6587.02平方千米,合肥市域面积则是达到了1.14万平方千米,宁波的陆地市域面积也有9816平方千米。

  这也就是说,南京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常住人口的大幅增长,合并省内其他临近区县或许更为现实,这也就像当初合肥合并巢湖部分区域,济南合并莱芜两个区一样做大做强省会城市。

  不过,近年来省会扩张,从外延式的合并,集体转向了都市圈模式。随着南京都市圈的获批,南京想要在行政区划上有所调整,存在很大的难度。

  除了这些,南京的人口吸引力还与其城市定位有关。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在省内的辐射力还有待提升。同时,生活成本的上升也使得年轻人在选择落户时更加犹豫。

  产业和人口向超大、特大城市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是城市人口增长逻辑并非“多就是好”,因为人口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列的城市治理问题。

  在探讨城市人口增长的复杂性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游戏。城市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接近千万人口大关的城市,需要在多个层面上进行平衡。

  合肥、宁波和南京冲刺千万人口的过程,不仅反映了它们的经济实力和吸引力,还揭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层次变化。

  例如,合肥的增长势头令人瞩目。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区域内的创新中心。

  这种策略不仅增加了其常住人口,而且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合肥的成功在于其能够吸引和保留人才,这是城市持续增长的关键。

  宁波则是因为其拥有稳健的经济基础和对外贸易的强大能力,使其成为吸引人口的另一个强大中心。例如,宁波的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是其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南京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尽管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并且在教育和科研方面拥有强大的优势,但它在吸引和保留人才方面面临着挑战。南京的人口增长压力,部分原因是其与周边城市的竞争,这些城市在吸引高科技产业和人才方面也非常积极。

  此外,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人口的流动和分布。

  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城市加入到千万人口的行列。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就是城市成功的唯一标准。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城市治理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确保城市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过度拥挤和资源过度消耗而下降。

  合肥、宁波和南京的例子表明,城市发展是一个度的过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多个方面。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这些城市向前冲刺的过程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如何平衡人口增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会有更多的城市朝着“千万人口城市”冲刺,但这一节奏注定也将放缓。


JN江南官方

所属类别: 公司动态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版权所有(2015-2018)JN江南官方平台-江南官方全站app网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JN江南官方提供技术支持